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人生是業力的釋放而已,但是我們卻認為這個是真實的。而且我們還要去主宰我們今生的果報,就是我執。這個更可怕。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法華經053 《法華經》主要講了兩個重點:一個是佛陀的智慧,一個是佛陀的功德。 佛陀的智慧,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會權入實」的智慧,就是怎麼樣能夠操作權法跟實法的關係。 權實二法的關係,佛陀有三周說法,法說、譬說跟因緣說。這一科是講到 譬說。譬說裡面有三個譬喻,就是〈譬喻品〉〈信解品〉跟〈藥草喻品〉。我們今天講到的是〈信解品〉。 從義理上來說,其實〈信解品〉跟〈譬喻品〉的觀念是一致的,都是會權 入實。什麼叫「會權入實」呢?我們簡單地做一個說明。就是說,《法華經》 把我們生命分成兩個大部分:一個是生命的本體,一個是生命的相用。什麼叫生命的本體呢?就是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就是真如本性。作為一個生命的本體,它有兩個特色:第一個清淨,第二個具足。它的本質是清淨本然的,它是沒有相狀的。雖然沒有相狀,卻圓具十法界的染淨諸法,有著 十法界的因種,它蘊藏著這麼一個能量在裡面。它是清淨,就是它不變;具足, 就是它隨緣。這個就是我們的本體。這個本體是十法界都一樣的。我們的本體, 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的本體是一如無二如。 但是作用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個作用就牽涉到個人過去的業力的熏習。我 們過去因為有五戒十善的業力,所以我們今生變現人的果報出來,這就落入所 謂的因緣所生法了。因緣所生法,簡單地說就是生命的自體:色、受、想、行、 識,五蘊的果報。 這個五蘊的果報是生滅變化的。比方說你今生是一個人的五蘊,來生可能 是一個天人的五蘊,再來生變成畜生的五蘊,它是變來變去的。這個變來變去當中主要是由業力主宰。 #三界的果報,重點不在於痛苦,而是它是一種展轉相續,無有止盡 當然,我們現在比較重視的就是相續的問題。世間人很討厭變化,我們不 喜歡生命改變,因為我們不喜歡死亡。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子出生會感到快樂, 但我們看一個人死亡,我們會悲傷。所以世間人是顛倒,他認為變化是不好的, 他討厭變化。 但佛法不這麼認為,佛法討厭相續。就是說,佛法對於變化它不在乎,反 正生命本來就沒有快樂可言,所以「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但是佛法比較在乎的是,你死了以後是不是繼續地得果報。就是斷相續,這個是我們在乎的。就是你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是我們比較在乎的。 三界果報的可怕,並不是它給你痛苦,並不是這個,而是它沒完沒了,展 轉相續。就是說,如果你從現在開始對三界的果報完全不理不睬,完全不管它,那就意味著未來有無窮無盡的生死等著你。你不管理它,它就會不斷地相續下 去,這個就是你的後果。所以我們對三界的果報,重點不在於痛苦,而是它是 一種展轉相續,無有止盡。 #我們今生的問題不在業力,我們是一種無明跟業力的和合,更糟糕在這裡 所以,佛陀處理這個問題,他知道一個人落入因緣法的時候會產生我法二 執。我法二執,當然第一個就法執,就弄假成真。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唯心所現的暫時的假相。比方你今天是一個成功的有錢人,或者你是一個貧窮的痛苦的卑賤的人,這都是一個業力的釋放而已,但是我們卻認為這個是真實的。這第 一個,弄假成真。第二個,強作主宰。我們要去主宰我們今生的果報,就是我執。這個更可怕。因為我們要去主宰今生的生命,所以我們在三界輪迴裡面就很難出離了,這個就是我愛執。 人生主要是兩塊,心性跟因緣。心性是能變現,因緣是所變現,就本來這兩塊。但是我們凡夫在因緣裡面執著一個我,多了一個自我意識出來,這個就是無明。所以我們今生的問題不在業力,我們是一種無明跟業力的和合,更糟糕在這裡,就是我們捏造一個自我。當這個自我意識跟業力結合的時候,就好像一個念珠,本來是一顆一顆的業力,是片段的,你今天卻用一個繩子把它串起來,這個我執就是把它串起來。 #佛陀為什麼安立一個空性的權法? 所以佛陀現在要處理,不是處理業力。業力怎麼處理呢?阿羅漢也沒有把 所有業都消掉。阿羅漢四生了生死,他無量無邊的生死輪迴,累積那麼多的生死業力,難道他四生就把業力給業盡情空嗎?不是的。他是把那個「我」抽掉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一個轉動的輪盤,你只要把那個 我抽掉,那個輪盤就轉不動了。佛陀看到了這個事實。 你看外道,外道為什麼失敗?因為他試圖要解決業力的問題,他要苦行。 他說,我們就是有罪業才痛苦。怎麼辦呢?趕快把罪業給消了。就用痛苦來解決業力。他說我早點受完苦,我的業力早點消掉。你用這個概念來解決生死問題,你什麼時候能夠了生死? 我們的業力是徧虛空盡法界。你今天要處理業力, 就註定了你要失敗。業力怎麼處理呢?業力是沒辦法處理,也不需要處理。所以只有佛陀出世,他知道問題不在業力,而是在無明。十二因緣的推動, 它的核心在於我愛執。就是我們在業力當中,我們卻要去主宰我們的業力,這才可怕,那種想要主宰業力的思想才可怕。所以佛陀安立了一個空性的智慧出來。 諸位!這個空性不是真理。真正的真理是真如,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但是佛陀把真如裡面的空有無礙的思想中那個假觀先拿掉,因為空觀跟假觀你沒辦法同時操作。因為我們一般就是在假相裡面操作,產生執著,所以佛陀在一心三觀當中先把假觀拿掉,就先偏空。初學者稍微偏空是對的,治亂世用重典,所以佛陀安立一個空性的權法出來。 人生沒有空性的東西。我說過,人生只有兩個東西,中道的真如跟因緣所 生法,一個能變現,一個所變現。就像鏡子一樣,一個是鏡子,第二個是鏡子所現的影像。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我們在生命的業力裡面產生主宰。佛陀不得已,只好安立了一個我空、法空的涅槃出來,他不得不這樣做。他要把我們從一種堅固的我法二執回歸、把心帶回家,是有困難的,這個距離太過遙遠,沒 有幾個做得到,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佛陀必須要在一種顛倒的我法二執跟真如中間安立一個暫時的休息站,就是我空的真理,或者說是我空的涅槃,這是不 得已的。 那麼佛陀就說,你們希望強作主宰,那就修無常、無我,生命是無常變化 的,生命是不可主宰的。怎麼知道不可主宰呢?你看我們生命會老、會病、會死亡,如果你能夠掌握人生,你會讓自己老病死嗎?所以生命是由業力主宰。 說,我現在可以買一套房子,我可以買一些什麼東西,我可以主宰。你錯了! 那是因為你有福報,那是因為善業在主宰你。你以為你可以主宰?那是善業在支持你。你福報享盡了,你試試看。你福報享盡了,不要說買一套房子,你一 杯水你都喝不下去。那是善業在背後主宰你,不是你主宰。我們以為我們在主宰人生,其實人生在主宰我們! 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求圓滿,我們先把三界的生死給消滅掉,所以佛陀安立了一個我空的真理。這個真理叫做權法。就是佛陀不得不安立一個空性的涅槃假相出來,把凡夫從生死輪迴先帶到空性的涅槃;然後再從涅槃裡面修學《法華經》,再「會權入實」,再帶回到真如。一個人回歸真如以後, 再操作人生的因緣,那就是空有無礙了。他用空性調伏煩惱,用假觀創造功德, 那就是稱性起修了,就開始創造功德了。 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先不要去創造佛陀的功德,我們先解決生死 輪迴的問題,這是急迫的問題。所以先權後實,先用三乘的權法,先用三乘的空性,先把這個我拔掉;然後再用《法華經》的思想,把這個空性的思想再導 歸到真如本性;然後再發菩提心,生命重新開始,重新啟動。是這麼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