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為什麼說菩薩無有眾生可度?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佛法修學概要032 「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譯為「覺有情」。此有二義,一者 約自利而言,名「覺悟之有情」,謂菩薩於因地即能信解大乘教法,發廣大 菩提心,修行六度法門,上求三世諸佛之菩提正道。二者約利他而言,名「覺 悟一切有情」,謂菩薩於因地覺悟後,更能依菩提心,修行六度法門,度化 十方一切眾生。 我們從前面的人天乘到二乘,現在牽涉到菩薩乘,就是我們的正修了, 我們的主修課程。那麼菩薩,它本來的印度話叫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 就是抓兩個字叫菩薩。 菩提薩埵翻成中文的意思叫「覺有情」。這個「覺有情」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約著成就自利來說,是覺悟的有情,已經覺悟的,他有這種智 慧的觀照。當然他的觀照,菩薩不是觀照業力,也不是觀照妄想,他是觀照 真如——「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他直接觀到生命的原始點——本來面目,所以他徹底地覺悟,原來生命是可以重新改造 的。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信解大乘教法,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修習六度,上 求諸佛菩提正道。這是約著自利,他安住了空性以後,發了菩提心。 第二個,從成就利他的角度,他以大悲心跟善巧方便來覺悟一切有情。 他因地覺悟以後,依止菩提心、六波羅蜜來度化一切眾生。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從前面的人天、二乘,都偏重在破惡這一塊,都在 處理我們過去生留下的這些不良的後遺症,包括業力,包括心中的顛倒妄 想。前面都是在處理過去的不好的東西。到了菩薩乘,你要幹一點實事,要 做事情了,不是斷惡而已。 這個六度法門有兩層意思,我們會看到,他從自利的角度也修六度,從 利他的角度也修六度。是這樣的: 如果你是一個聖位的菩薩,聖位的定義就是法身初地以上,六度法門以 利他為主。所以你是以大悲心來引導你的智慧,來引導你的空正見,以大悲 為上首。如果是初地菩薩,他是感情多於理智。他是以眾生為考量,眾生怎 麼樣,我就陪你玩,我先跟你結緣。所以菩薩叫做普門示現。《法華經》最 高級的智慧,就是普門示現。一個初地菩薩在六度法門,他是陪著眾生玩。 他沒有說:「哎呀,不行,我八十八佛還沒有拜。」沒有這種事情。但這個是初地以上的菩薩。 那麼我們凡夫六度是幹什麼呢?我們凡夫的六度以自利為主,我們叫做借事修心。假借六度的相狀來成就自己的波羅蜜。所以為什麼說菩薩無有 眾生可度,因為他是借眾生的相來修行。 所以這個六度的性質就是看你了:如果你水平是初地菩薩,那你這個六 度叫做普門示現。你看看《法華經》,普門示現怎麼做,你就照著做。如果 你是凡位的菩薩,你沒有資格普門示現,你只有借事修心。所以這六度有兩 種:一個是自利的六度;一個是利他的六度。 這個時候是廣泛的。我們前面的人乘天乘調伏罪業,調伏顛倒妄想,都 是在處理過去的問題,這個地方是在開創新的格局,你用新的格局來面對你 的生命。 這個菩薩的六度,它是有依止的,有善根力的,我們下一堂課會講到六度的依止。前面只是偏重調伏,思惟苦諦調伏愛取,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 到了菩薩道的時候,在調伏當中增加了兩個力量——安住空性,不隨妄轉。 安住力,還有引導力,把所有的修行導歸淨土,導歸佛道。所以到了菩薩道 的時候,整個善根具足了。他不是只有調伏,他把安住力跟引導力放進去了。 到了大乘佛法的時候,你的善根是完備了,不是只有對治而已。你開始 在創造新的格局,叫做成就佛的菩薩種性,你開始把佛陀的種子種下去了, 不是消極地調伏業力、消極地調伏愛取、消極地減少生死業力而已。你開始 去買一個菩提樹的種子種下去了,這個種子叫做三種功德力:安住力、調伏 力、引導力。以三力來發動你的菩薩道;再以六度又增長你的三力,產生一 個善的循環。 這個詳細的六度,我們會看到,它是一個非常開闊的世界。我們從前面 的一個保守的調伏罪業、調伏愛取提昇到六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