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這個社會壓力太大了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這個社會壓力太大了』 “先說明這篇完全是在抱怨社會的一些現象,所以歡迎直接滑掉沒問題的!” 十年前北捷發生的隨機攻擊事件,沒想到今年同一天台中捷運也出事,網上甚至有 KUSO 說這是北捷事件十週年的快閃記念活動,先不聊行兇動機和主嫌的資料(反正網路上都查得到),今天就來說書一些淺見。 早在這類事件發生之前,在跟朋友閒聊時就聊到過為什麼感覺現在社會上路怒、隨機攻擊、隨機破壞的事件越來越多?除了社群媒體讓這些事件曝光更容易,我覺得這和現代社會的高壓環境有關,大家的壓力越來越大,容易讓精神狀況出問題卻不自知,導致這類社會案件頻繁發生。 在台灣,不論做什麼,除了應有的回報(例如薪水),剩下的幾乎都是壓力(甚至連簡單的成就感都沒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找不到宣洩壓力的出口,暴力和反社會的行為自然會增加。 放眼看去全球各地都有這樣的情況:因為人們覺得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善生活,反而壓力卻越來越大,就會出現以下幾個現象,從而增加反社會行為的發生率: 1. 社會壓力與焦慮:不論是求學或在職場,只要有持續的高壓和焦慮都會削弱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讓人變得焦躁、易怒,甚至絕望,進而可能採取激進行為來宣洩壓力。 2. 社會不平等與機會不公:社會上的種種不平等對應個人的努力得不到公平對待的機會,會讓人感到挫敗和無力,可能會通過反社會行為來表達不滿或抗議。 3. 缺乏社會支持:家庭、朋友、社區和政府的支持不足,會讓人感到孤立無援,更會增加採取極端行為的風險。 4. 文化與價值觀的變遷:快速變遷的社會中,長輩傳統觀念與年輕人新價值觀的衝突,讓部分人感到迷失和不適應,可能會通過反社會行為來抵制或反抗變化。 5. 經濟壓力:高房價、低工資和失業率讓人們生活艱難,無法達到預期的生活質量,長期的經濟壓力很容易會讓人們變得不耐煩,就可能採取冒險或非法行為來改善處境。 6. 教育與就業機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或就業市場狹窄,讓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可能失去對社會規範應該有的尊重。 7. 媒體的影響:現代媒體尤其是新聞媒體,都在盡可能放大社會的負面情緒和對立事件,讓人們對現實社會的認知更加悲觀,更會讓人覺得“為什麼他們可以我不行?”於是進而影響行為方式。 總的來說,社會暴力事件頻繁發生絕對不僅是施暴者個人的問題,更是整體社會壓力和支持系統不足的反映。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例如經濟、教育、文化和心理等多種因素去著手改變,來減少這類的反社會行為,只不過要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但看上去目前社會的氣氛,似乎自求多福才是唯一的辦法吧,唉~~~ #中捷事件 #北捷事件 #社會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