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兩岸時報: 中華民國農會22日揭牌 農戶所得盼提升至120萬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記者鄒志中報導】 「中華民國農會」5月22日上午舉行揭牌典禮,將原有的「省農會」併入,這是台灣首次有全國性農會,將致力對外發展,有效提升農民收入,使農民家戶所得未來5年上升至新台幣120萬元。副總統吳敦義及立法院長王金平,前副總統蕭萬長跟「中華民國農會」理事長蕭景田、常務監事白添枝及總幹事張永成等一起主持揭牌典禮,台灣各縣市農會的理事長及總幹事幾乎都出席這項盛會,而首任理事長蕭景田在致詞說明首要任務,就是整合臺彭金馬等各級農會組織之後,統籌各級農會的會務運作及業務推動,成為傳播農業資訊提供農業技術交流及關懷弱勢農民等功能的服務機構。 「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指出,農業的產值佔全國GDP僅2%,家戶所得平均僅96萬元,實在太低,因此他希望藉著中華民國農會的成立,能更有效的對外發展,增加水果的出口以及學習蘭花科技園區的設置,另也設置例如芒果園區,以有效提升農民收入,使農民家戶所得未來5年內能夠提升至120萬元。 臺灣農會的架構已經運作了1百多年,是發展歷史最久、組織規模最大,會員人數最多的民間團體,其中被視為各基層農會的龍頭的省農會從1938年成立到今年正式走入歷史,併入中華民國農會,而「中華民國農會」也是農會法中對農民組織賦予最高層的法定架構組織,更可以有效的整合現有農會系統的組織及資源。 因此,首任理事長長蕭景田在致詞強調,在「中華民國農會」成立之後,希望建立農會的新形象,絕對要蛻變為「效率高、形象佳、被信賴」、的新世代農民團體,尤其是台灣加入WTO之後,面臨全球農業貿易自由的嚴峻挑戰,因此各級農會之關更加緊密結合,才能打造一片屬於農會的天空。 據了解,近年來台灣農業生產占GDP比率逐年下降,至2007年竟只僅佔全年產出的1.45%,糧食自給率則只佔30.6%,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40%、韓國42%,都低得多,遑論歐美國家。小農型態的台灣農業,有86.6%的台灣農民擔任兼業農,專職農民僅剩不到1成5,兼業收入也佔總收入80%。 據台灣農業統計年報,台灣農戶一年所得為九十三萬元,平均每人為二十五.六萬元,只有非農戶的七成,但絕大部分來自打零工等非農業所得,真正農業所得只佔二成左右。農業整體產值只佔台灣生產毛額的一.五%。也因為從農無法為生,台灣農業就業人口十年來流失已快要三十萬人。 副總統吳敦義表示,台灣政府其實一直都是相當有計畫的扶植農業發展,像是行政院曾訂定過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精緻農業、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醫療照護以及文化創意等產業,幾乎每一項都跟農業發展息息相關,另外像是農村再生計畫十年2000億經費的挹注,也將對台灣4000多個農村作出貢獻。 典禮在九天民俗技藝團震天的戰鼓聲中拉開序幕,現場湧入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農會的代表,副總統吳敦義、前副總統蕭萬長、立法院長王金平、農委會主委吳保基,以及代表地主的臺中市副市長徐中雄、市議員張滄沂、劉錦和、大里區長許貴芳等人都到場致意,現場氣氛熱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