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法譬如水】 把握現在 精進未來 - 第81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408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把握現在 精進未來 法譬如水,我們每天不知道有沒有,運用水來洗滌我們的內心?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也要時時殷勤精進。 就如我們住一間房子,住在房子裡的主人,如果不殷勤,這間房子很快就會髒掉,很快就會亂、會臭。所以必定要用法,佛陀的法水來洗滌我們。 所以我們前面已經都知道了,知道惡因苦果循環不斷,這在前面一直說過了。從無明而煩惱,而貪瞋癡慢疑等等,八萬四千煩惱。從一念無明,不斷產生、不斷循環,有了因就去造業,有了業就受果報。所以說來,因為有因所以得苦果。這我們從在前面就知道了,這種循環不斷,所以我們要真正體會,這種因緣果報。 只要你種了一個因的種子,周圍的助緣。福的種子自然會遇到福緣,惡的種子自然遇到惡緣。這種纏綿不斷,都是由不得自己。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很清楚。既然我們過去種了福緣,我們現在有此因緣,走入一個有福的大環境中,很好的緣再來幫助我們,再來為我們焙熟福的種子,我們應該要更加精進,行在覺道中造福人群。我想這是很重要的。 04:16 學佛者應明白 因緣果報之理 有幸聽聞佛法 應更加精進 行在覺道中造福人群 但是難免,過去的餘業未盡。我們前面也說過了,過去造了惡,在三惡道中輪轉,三惡道的業若盡,來生人間。來生人間同樣有餘業未盡,還要受很多苦難,貧窮困苦,或是孤露無依等等…。 這樣的人如果有一點點的福,能夠遇到好人,你看,在我們的個案裡面,有多少就是這類苦難的人生,有福的人就會遇到慈濟人、遇到好人去救他、去幫助他、去陪伴他,無論是貧、或是病、或是老,這比比皆是。只有這些人而已嗎?不只!還有很多很多人,沒有因緣讓我們看到,和我們無緣他碰不上我們,因緣錯過,或是遙遙無期的福緣,所以他就會繼續,在那個地方受盡苦難。 只要有福的人碰上了,他有那顆種子,所以才會讓我們碰上,這就是有少分的福種,才能遇到有福的因緣來幫助他。 有的人就說:「這是不是他的因果?種如是因,應該得如是果報。我們如果去幫助,是不是違背了因果?」我開始做救濟的工作,就常常聽到有這樣的佛教徒,他的信念偏差,他就是我相信因果,但是造這樣的因,一定要受這樣的果報,所以他受報是應該的。我們如果去救他,這樣就是違背因果。」到現在還有人這麼說。覺得很可悲! 既然知道因果,應該要相信佛陀所說的話。佛陀是因為四無量心,所以來到人間。我們在更前面也說過了,「四心六度」,這就是佛陀育我們的重點。 四心,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捨心;還要有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這叫做四心。 四心就是要使一切眾生,能得到幸福、得救,能夠快樂,這叫做予樂,所以大慈無量,希望普天下眾生的苦難,都能夠拔除,眾生的苦難拔除,都能得到究竟的幸福,這就是佛陀的慈心。 佛陀、諸佛菩薩,不忍眾生苦,所以同體大悲,悲無量心,為眾生想盡辦法,要拔除眾生苦難。甚至眾生假使墮入地獄,佛陀在修行的過程,那時他也曾到地獄去救人,替受罪的眾生,地獄的人拖火車。這種公案、典故也有! 09:54 有二罪人 共在地獄 卒驅之 使挽鐵車 剝取其皮 用作車鞅 復以鐵棒 打令奔走 東西馳騁 無有休息 時彼一人 筋力尟薄 獄卒逼之 躃地便起 疲極困乏 絕死復蘇 彼共對者 見其困苦 興發慈心 憐愍此人 顧白獄卒 唯願聽我躬代是人 獨挽此車 獄卒瞋恚 以棒打之 應時即死 生忉利天 《賢愚經》卷第十三 他也入畜生道,去度畜生、度人類,像鹿王經、孔雀經,很多經典,都是在佛陀修行的過程中,曾去過的地方。在三途,無論是地獄、餓鬼、畜生,修行的過程,就是去救濟那些苦難人,這是佛陀對我們教育的道理。甚至以身說法,以他的身軀去做,做了之後說給我們聽,這是佛陀的教育。怎麼能說有人在受苦,那是他應該的! 也還記得警察來當志工,看到病人全身刺龍刺鳳,一個念頭就覺得,這個是壞人。活該,應該的!但是她轉個念頭,就想到早上才聽師父說,煩惱、分別都是由心起。這個人雖然過去刺龍刺鳳,說不定已經改了。他現在生病了很可憐,我還說他是應該的,這種心理那是我不對,是我壞,不是他壞。看,這種心態可以及時轉變過來。 我們要知道,苦難的眾生就是需要人,無知的眾生也是需要教育。所以,貧窮苦難需要財務救濟,心靈的苦難需要智慧教育。 13:09 物質匱乏造成的貧窮苦難 需要財物救濟 心靈無知的貧瘠之苦 則要以智慧來教育 我們遇到什麼事,我們不懂得按部就班,想要走旁門左道,這樣就很危險。所以學佛我們要走康莊直道,不能旁門左道,一點兒偏差走火入魔,就算求救也無期了,想要求救也已經很困難。 所以我們應該要懺悔,遇到什麼困難時,我們知道因緣果報,我們要認命接受,過去歡喜做,這輩子就要甘願受。我現在應該要更認真,我應該懺悔,現在目前對人處事,事事都要懺悔。 我們若是不肯懺悔,出苦無期,我們想要離開這種苦難,滿心的煩惱想要解脫,就遙遙無期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懺悔。 所以前面說過: 15:06 (懺文) 求哀懺悔 夫此煩惱 諸佛菩薩 入理聖人 種種呵責 已經跟你說過了,怎麼又再犯呢?道理就是這樣,你為什麼不能接受呢?佛陀看到眾生如此愚迷,實在也很憐憫。憐憫眾生愚癡,所以還是用種種方法,開種種方便法門,跟我們說這是錯的,這是一定要趕緊改。苦口婆心,我知道錯了,但是我們無法改,這就是聖人所呵責的。 所以我們學佛,必定要好好知道,我們與業俱生。我們現在既然來了,就應該接受。佛陀十分辛苦,不斷回入娑婆,但是雖然以慈眼視眾生,眾生卻很愚迷,佛陀難免也會呵責。 16:43 (懺文) 亦名此煩惱以為怨家 何以故 所以煩惱以為怨家。的確,煩惱這個名詞,我們要更加用心瞭解這個煩惱。佛陀的慈悲,不斷為我們層層點破,什麼叫做煩惱?這段這麼長的時間,一直跟大家說煩惱,用不同的方式,為我們說煩惱。 這裡雖然要我們懺悔,懺悔以洗清煩惱,這實在是很明白的事,但是這個地方又再舉例,此煩惱,「亦名此煩惱以為怨家」。 各位,煩惱就如同怨家,人來到人間,都是因緣所牽引,人與人之間,這種愛恨情仇,愛,愛也愛得很痛苦,無論是親情、愛情或是友情,或是…很多,這都是迷情。 父母對孩子的煩惱,最煩惱的就是,孩子身心有疾病,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煩惱的事。做孩子心理的方向如果有所偏差,父母煩惱!生理不調和有疾病,父母苦啊!這種親情煩惱,實在是苦不堪言! 健康的孩子又很乖,但是人生無常,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世間多少白髮送黑髮人?多麼折磨人啊!,多痛苦啊! 有的父母愛孩子,愛得嘮嘮叨叨,孩子不只是無法領受父母的情,反過來因為親情而生怨。 一位中年人發生了意外(車禍),變成半身不遂,就要靠輪椅。本來的生活,在還沒發生事故之前,生活就很不檢點,讓父母很煩惱,一場意外,雖然無法再出去讓父母煩惱,但是坐在輪椅上卻變本加厲,脾氣更壞,父母怎樣對待,他都不高興。不只是不高興,還常常對父母摔東西,讓父母千聲萬聲地忍受。 父親有時就會說他幾句,光是說了他這幾句,他就無法接受。有一天趁著父親不注意時,用一把刀從背後刺下去,做母親的痛不欲生,做兒子的有沒有悔過呢?這就是怨家,他還是埋怨。想想看,這位母親,她愛孩子,她愛先生,兩個都是她最愛的人,竟然使她斷腸掛肚,苦不苦呢? 親情啊,這種來到人間,到底是怎麼來結在一起的緣?所以我們常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就是過去生中,理不清的因緣,無法理清楚,牽牽扯扯,這輩子不能完結,來世就要繼續下去,這種情仇恩怨很可怕。 22:37 人生命運由業力所控 善業、惡業都是自己造作 所以要好好把握現在 精進於未來 所以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就是這念心,心照顧好,不斷懺悔、不斷反省,才不會再做錯事。有業就歡喜受,還沒有造的不要再造。這是諸佛聖人、入理的聖人,常常教育我們的,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靜思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