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20190511-2 如何對治惡業? /福智僧團-如俊法師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緒論」 (講說內容節錄自《吾願無悔》第一版第三刷 第98頁第1行) 『前行』 《希望新生》133頁,第238則——不要停止對真理的追尋: 不要停止廣學多聞,不要停止聞思修空性,不要停止對內心中苦受錯誤的根源再再地尋覓、再再地探察,一定要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自己這麼痛苦,然後去息滅它。 一、值遇寶藏,怎能停止取寶?因為能取寶的機會是無常的。 二、師長佛陀宣說正法、宣講空性,就是為了根治我們內心的痛苦與錯誤。 三、既然最在乎的就是苦樂,如果不去對苦樂的原因做觀察、做改善,就是明顯的愚癡。 四、《廣論》327頁:“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 (本段五之二講綱) 『正行』 自98頁第1行開始 此中分四: 乙一、顯示依止力之門而懺墮罪軌理;乙二、顯示對治力之門而懺墮罪軌理;乙三、顯示破壞現行力之門而懺墮罪軌理;乙四、顯示防護惡行力之門而懺墮罪軌理。 我這兒稍稍解釋一下。依止力就是大家知道的,下面「顯示對治力之門而懺墮罪軌理」和「顯示破壞現行力」,對治力和破壞現行力的差別在哪裡呢?第一個顯示對治力,請問是用什麼對治呢?就是善行,就是他心裡正在現行的善法,直接對治那個惡業,這叫對治力。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45頁 第3行 第二力中分六,依止甚深經者,謂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等契經文句。勝解空性者,謂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深極忍可本來清淨。依念誦者,謂如儀軌念誦百字咒等,諸殊勝陀羅尼。依形象者,謂於佛所獲得信心,造立形像。依供養者,謂於佛所及佛塔庫,供養種種微妙供養。依名號者,謂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此等唯是《集學論》中已宣說者,餘尚眾多。 那麼「顯示破壞現行力」,這個破壞現行力是怎麼破壞的呢?就是對於已經造作的罪業產生了強烈的追悔心,就是:「我再也不做這個了!」問大家,「追悔」兩個字是什麼感覺?痛苦吧?啊!痛苦地實在是無以復加,說:「我怎麼能做這樣的事情!」就再也不會再做了,叫破壞現行。這兩者的差別是這樣。 經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為「皈依佛」乃至「皈依僧」所顯示。此復當念,唯願三寶悉知,淨除我之一切罪墮,而於佛法僧三寶至誠皈依,此為依止力。此中當說辨識各別之皈依及皈依軌理,然文繁故今暫不述。 下面就是經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顯示的就是當念:「唯願三寶悉知,淨除我之一切罪墮」,而於佛法僧三寶要至誠皈依,此就是依止力。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應該廣講一下皈依還有皈依的軌理,但是要講的話就是四天大概也講不完。這裡邊佛智大師也說:「此中當說辨識各別之皈依及皈依軌理,然文繁故今暫不述。」就是會講很多,現在就先不講。我們有機會廣講的時候,這個地方再講一下。 一、“就是他心裡正在現行的善法,直接對治那個惡業,這叫對治力。” 真如老師《廣海明月》開示,第108講: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要馬上調整,不能蓄積煩惱,宗大師在《廣論》裡說:「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此復自心隨何煩惱生已無間,視如怨敵與之鬥戰。」說:「煩惱稍出」,剛剛出現煩惱的苗頭,為什麼能夠用正念的矛去數數打擊煩惱?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有哨兵,有雪亮的眼睛。我們對自心的觀察力,透過訓練,敏銳而清澈,煩惱一出來,馬上認得,立刻開始對治。所以無論是生何種煩惱,他說有個「生已無間」,就是沒有間隔,注意到了馬上開始。那麼態度是什麼呢?把這個煩惱看成是冤家仇人一樣,與它戰鬥。就是我們的內心對於自心現起的煩惱,就像冤家和仇敵一樣,要與自心的煩惱戰鬥。 那麼如果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壞處呢?大師教誡我們:「若不爾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資養成無可敵,唯隨彼行。如是勵力縱未能遮,亦當速斷莫令相續。應如畫水莫如畫石。」如果不這樣的話,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剛開始出現非理作意的時候,我們認為沒什麼,好像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和混亂,是可以忍受它對內心的侵襲和污染。可是一旦資養成比自己的對治力要大好多倍,沒有什麼是那個煩惱的對手的時候,我們就只能乖乖地做它的奴隸,跟著煩惱走。 所以我們必須深知煩惱的過患,應該像對待火一樣。一點點火星,在森林裡都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引起森林大火;一點點煩惱,可能也會燒毀我們的善業之林啊!所以,要警惕!要知道非理作意即使是有一絲絲,也是非常危險。必須要確認到一點點的非理作意也是很危險的!” 《入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 恆隨上師尊、畏墮聞法語,易令善信者,恆常生正念。 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隨臨,逝者亦復返。 ======================================== 二、因為忘失皈依師長三寶,才會縱容煩惱造惡業。所以,禮拜三十五佛懺的當下,要用“如對聖顏”的現行,對治“忘失師長三寶”的惡業習氣。 三、“此復當念,唯願三寶悉知,淨除我之一切罪墮,而於佛法僧三寶至誠皈依,此為依止力。” 師父《廣論》開示,第2卷A,手抄稿第一冊,第38頁: “那麼這個論前皈敬,這個也是傳統的一種,一個傳統,一個傳承。它的意思有好幾點,最簡單的就是求加被,除障礙,使得造論能夠圓滿。對我們學者來說,使得我們瞭解我們的皈趣,就是我們的宗致,我們的宗致,我們皈投,我們趣向;也同樣的淨除我們的障礙,達到我們得到究竟圓滿,那麼這個是皈敬的意思。” 真如老師《廣海明月》開示,第47講: “那麼障礙這件事呢,有各種各樣的障礙,最可怕的應該是內心中生起各種煩惱的障礙。因為生起了各種煩惱的障礙之後,我們就會造惡業;造惡業之後,就會有更多的苦楚。所以我們能改變的、能操縱的,也就是自己的心念。遇到看似障礙的境界現前的時候,如果我們都能改變自心求得佛菩薩加持,來禮敬文殊菩薩、禮敬所有的佛菩薩,那麼每一次有障礙現起的時候,我們就禮敬了一次或者多次佛菩薩,所以這也是讓我們靠近佛菩薩一次一次的機會。 一旦熟練了這樣的一個方法,當我們感覺到很多事情不順、想去除障礙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在這些人事的是是非非裡邊一直糾纏,一直想要在這裡邊弄一個究竟。當我們發現,無論講什麼、做什麼都於事無補的時候,也不是就走投無路了,因為我們還有一條路──就是禮敬文殊尊、禮敬所有的佛菩薩,這也可以去除障礙! 當然這樣講一講,如何去體會在我們遇到障礙的時候,我們祈求佛菩薩會去除障礙呢?就是要靠所有的修行者身體力行,真正地能夠記住上師的這個行誼和他的教誨。因為師父在這裡邊說的是我們學習要不忘宗旨,然後要去除障礙。師父通篇都這樣講。在看師父的行誼的時候,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說那個時候園區買地呀,還有像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比如說哪個有機的產品突然豐收了,豐收了之後短時間賣不出去怎麼辦?我看到師父,都是運用向佛菩薩祈求的方式。 這樣一位高僧他擁有洞悉很多很多事物的智慧,好像很多事情發生了,他都可以看到這個事情的本質。但是,即便我們看到的,已經不知道是怎樣行境的一位修行者、一位佛菩薩,他依然是去祈求佛菩薩!你說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宗規嗎?是一種傳承!傳承的是什麼呢?當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去祈求佛菩薩,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被,去除我們的障礙。這樣的話,我們的善願就能夠圓滿,我們利他的心願,也透過一次一次地向佛菩薩的祈求和學習,調伏我們的內心包括我慢等等各種煩惱,更加趣向智慧。 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很美妙的傳規吧!當我們在念到《廣論》這句「敬禮尊重妙音」的時候,內心裡是否能夠進入到禮敬上師文殊的這樣一種續流中呢?” 四、深信業果。 佛菩薩清淨的正見與慈悲心,天魔也不能傾動。 《菩薩本緣經》卷中「善吉王品第四」 菩薩行施時,定心究竟作,乃至魔波旬,不能得斷絕。 -------------------------------------------------------------------------------------- *大綱來源: 月光共學網站 | https://goo.gl/MyQUdc 訂 閱 請 按 | https://reurl.cc/1em6G #福智 #福智日常老和尚 #月光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