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安樂行品 -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 20230629 第1447集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00:00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01:02 ⊙此頌生法二忍:生忍,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法忍,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 用心來體會、了解。這段開始下去就是要再偈頌,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重要的法就是要再反覆。忍,是很重要。忍,有生忍、法忍這二忍。生忍就是「忍諸有情」,就是要忍,忍耐一切眾生。佛、菩薩就是要有這分忍,堪得忍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 佛、菩薩累生世都是為眾生,來來回回,教育眾生,就是不忍心放棄。但是眾生剛強,就是難調伏,要怎麼辦?還是要有慈悲、忍耐;既是慈悲,總是就是要忍耐,不肯放棄他。就像世間的父母一樣,孩子再怎麼壞,做父母的還是同樣無限的盼望,盼望孩子會變好,盼望孩子會乖,盼望孩子會成器。父母心就是諸佛菩薩心,所以說要「忍」。 慈悲就具足了這個忍,要忍耐這些眾生剛強難調伏,所以這叫做「生忍」,面對著眾生,眾生所造作的一切。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你若是要持《法華經》,要將《法華經》弘揚在後世,這個精神,必定要練就這樣的功夫,不論是眾生如何的對待,「瞋罵捶打凌辱」這種的事情發生,還是一樣鍥而不捨,絕對要再繼續。 這些剛強,這性質這麼的兇劣,菩薩、諸佛還是能堪得忍,同樣發揮慈悲心,用智慧力,要如何將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轉瞋為柔?這就是希望能夠這樣,將他轉變過來,轉兇惡為善良,這就是諸佛菩薩所要去用的大功夫。所以,這就叫做「生忍」,要堪得忍耐。 世間,是百百千千萬萬種的眾生,就是可能只是一個因緣吧?所以常常說,要相信「因緣果報」,要不然也沒有結冤,也沒有結怨,為什麼聽到名字、看到人,或者是聽到人家在讚歎,就有人起心動念,心,他就堪忍不了人家在讚歎,也堪忍不了好事大家做;既不肯投入,卻是用很多方法來破壞、來誹謗,這到底是為什麼?怎麼想都不通!只好我們就將它想:唉呀,因緣果報啦! 佛陀面對著提婆達多,還是一樣無奈,也是用因緣果報來向弟子解釋。而且提婆達多還是得佛授記。可見那種寬容的心,那是叫做忍,是「生忍」,眾生如何剛強,都是堪得忍耐。 再來就是「法忍」。法,那就是「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這就是要堪得忍耐。這是大自然的境界,不論是寒風雪凍,或者是很悶熱燠逼都堪得忍。 看看,人間菩薩,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國家,有災難了,不論那個國家是寒風雪凍,還是一樣,冬令救濟了,要趕緊準備很溫暖的東西,很豐富的物資,讓他穿得暖,讓他吃得飽,讓他有營養等等,就要準備得很妥當。不論是多遠,千山萬水,他們也是這樣翻過山,很難走的路,也是這樣經過了山路,很危險。 前幾個月前(二0一七年),才看到剛從海地回來,才去發放之後,那裡的颱風,就是氣旋,造成海地的大災難。慈濟人還是趕緊準備去救災。哇,那路是很不好,他們用大卡車運載這些物資,很危險,尤其是那些車,都很不好的車,車輪到半路破掉了,這麼大輛的貨車,在那個山坡走,山坡、山崖;山,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又是在爬坡的當中,土地上沒有柏油路,很難走的路。車(輪)破在那裡,這要怎麼辦啊? 還有,同樣一條路在走,也有在半路衝出了搶徒,要出來搶,司機趕緊將車的後車廂,東西趕緊將它落下來,讓它部分落下來了,這些搶匪,他看到東西掉落下來在地上,這樣,他們就可以顧著去搶東西,車就離開了。所以,車是一段路程,要運這些東西,路程,不論大自然的環境如何不好,那個地方的氣候是怎麼樣,很熱,衛生不好、氣候熱,路不好走,很危險,同樣也不受到這個大自然的環境;那些人生的貧窮,貧而起盜心,因為窮,不搶沒得吃,這樣的環境,他們也是這樣在走,進行。 回來在說,我就說:「將來那個地方還要再去嗎?」我就這樣問。回答我的,思晟就這樣回答我:「那些人是很苦,若想到那些人,不去也不忍心啊。」看,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佛心。佛心為己心,有了佛心,有了菩薩行,他就要忍,要堪忍,不論是眾生剛強,或者是氣候,大自然的環境的惡劣,他們就是佛心,就是菩薩的志願,這樣還是忍下,要走,因為心中有佛、有法,他們就是要堪忍寒熱、風雨、飢渴、老病,這叫做「法忍」。其實走這條路是很辛苦。 我們人間也是要這樣,發菩薩心,即使有病、有苦,不忍眾生比我們更苦,還是一樣要走;寒風雪凍也要出去,多麼熱也要去。看看我們的菩薩群中,也有身體不好,也有身染重病,已經知道自己有癌症,什麼症狀都有的,就像這樣,他的菩薩心也不退,同樣「身嬰重病」,同樣也是要做那艘船的舵手,駕駛人。自己,不論這艘船怎麼樣,還是要將人,自己若走得到,也是同樣,人也同樣載到目的地。這種大船師身嬰重病,同樣也要駕駛這艘船到彼岸去,這就是用忍。 這幾天(二0一七年),一些菩薩在北部,因為大雨而損了不少人的家園,泥土淹進房子裡,要打掃是很困難。這群的大菩薩,把握這種精進的大道場,他們為法,心,這個心,心中有法,存著佛心,存著菩薩的志願,他們運用這個法,就是這樣走入這個精進的道場,將苦難眾生的環境,當成了精進的道場,這樣去為它清啊、除啊、掃啊。 尤其是有的家庭,就像有一位,七十多歲而已,才七十二歲,卻是這個人,慈濟菩薩已經陪伴幾年了,要轉他的脾氣很不簡單。生活單獨一個人,行動不方便,脾氣很不好,很孤僻,有妻子、有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離開了。在這樣的環境,慈濟人進去,哇,很臭,他們帶起了N95的口罩,不堪接近,那是很臭,透過了那口罩還是臭。但是「既來之,則安之」,這就是要打掃,一大群人就是為他打掃、清掃。 那種的囤積已久,吃什麼丟什麼,整個裡面這樣囤積到真的垃圾堆,在外面還有一大堆,囤積如山。就像這樣,大家打掃,在打掃實在是很不堪忍耐,我們「真善美」,靠近我們的菩薩就問,王居士他就回答:「既然我們發心要來,甘願來,我們就要克服,自己克服來適應,將心比心,這個環境是要如何住呢?」 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將心比心,既來之,心就要安下來,就要忍,忍著這種的環境,要忍,要趕緊為他清掃好,群策群力,這一大群人趕緊來為他清掃好,不只是清掃好,裡面清出去,一堆好像小山丘一樣。還為這個人,比他年紀大,還為他洗澡。 洗好,我們的委員,也是比他年紀大,就慢慢地勸他,溫柔地勸他,勸他說:「你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裡,沒人可照顧,你再不用多久也是這樣的環境,不能住啦,和你說,你就去養老院,我替你聯絡了,是不是等一下社會局的人若來,和你講,你就要答應。」就像老媽媽對一個老兒子一樣,這樣溫柔體貼,這樣慢慢地懇求他。 終於看到他點頭了,這就是一番的回報,回報給慈濟人說:「這麼久你們照顧我,你們這樣關心我。」他這個點頭,慈濟人已經很滿足了,這個地方也已經將它清掃好了,也讓他準備可以去住養老院。就像這樣,你想,難道不是「生忍」,這個眾生這麼剛強,唯有菩薩堪忍,已經幾年的時間,送東西等等,讓他能活下去。就是脾氣很不好,怎麼樣都勸不來。 因為這次,他們大家已經群策群力,幾十個人,這樣,他也知道這個環境不能住了,終於答應要去養老院,這是一個給慈濟人最大的回報。看看,這就要堪得忍耐,這種的眾生,要耐心去和他磨,這個因緣、環境,所以完成了菩薩的精進,這個道場等於是圓了一分的緣。 又再「法忍」,剛才提起,不論是像海地,我們已經幫助已經幾年了,那個地方的眾生,還是一樣貧窮、剛強全都有,不過還沒有放棄他但,來來回回還在那個地方,慈濟人在那裡是長期的。所以這種「法忍」,很期待,因為不忍心放棄那個地方,是真正看到他們無法生活下去,就是憑著這分的慈憫心,這個法,他們願意這樣在幾年的時間內,六、七十次來來回回,這實在很不簡單。 所以,儘管是風雨等等,或者是自己身體有病痛,也是要忍耐啊,一口氣還在,總是身體還能動,儘量利用這個身體,載道器,多做一天,就是多得一天;多付出一分,那是多結一分的善緣、福緣。所以堪得忍,利用這個身體,這就是很珍惜身體,不是空空過日子哦! 所以,在「自然非情禍害」。除了有情,我們和這些眾生,有情的人,就是剛強的眾生我們要忍耐;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也要忍耐,堪得受這個苦。就像他們好幾位,在那裡玻璃割傷了、擦傷了,釘子刺傷了,也是幸好有人醫會陪在身邊,趕緊藥為他擦一擦,幫他塗一下,再繼續做,一直到了趕緊去打一個破傷風(疫苗)。 同樣也要再做,這樣對嗎?我也是不安心,也是再叮嚀,還是要再去醫院,要再做一個,較徹底的預防、檢查。這就是這個時間裡,一直很擔心,這種大自然的境界。就像我們現在已經就是濁世,氣象極端,很不正常,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所以這個人間,在這個大自然境界中,還是一樣,就是要知道法,要堪得忍耐。 所以,要如何讓這個五濁惡世,又能讓它順調,那個循環能夠回過來調和,四大調和,唯有一項,就是人心淨化。所以需要知道法,這樣很忍得「生忍」、「法忍」,要堪忍。淨化人心,使人人能夠了解道理,心淨化,大家安分守己,生活在規則中,這樣才能夠慢慢大自然,四大才能夠恢復循環,調和的循環。 所以,必定需要,「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菩薩就要有這樣,不論是寒熱或者是雨露,或者是老、病等等,大自然的災難都是要堪忍,我們要很安然,處在這樣的境界裡。就像一些菩薩做完回來了,再來回報一下:平安,一切都這樣照順序。 前面在做的人,後面在供給的人,全都大家合作無間,歡喜了,結束了,大家還是很安然自在、不動,這叫做「名忍辱地」。這就是菩薩的心地是忍辱。為什麼會堪得忍辱?那就是「哀愍不忍眾生苦」。 28:53 ⊙哀愍不忍眾生苦,而起大慈悲憫念;憐憫覆護諸眾生,如來宏慈心悲德,令一切有情度脫。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就是有慈悲心,對前面所說,眾生的剛強,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夠忍耐,只有不能忍眾生在苦難。為什麼有這群人,願意去那個危險的地方,願意去那麼骯髒的地方,願意去克服自己的身體的累,願意這樣去付出呢?只是一句話:不忍,不忍眾生受苦。就是剛才王居士說的「將心比心」。是啊,就只是這樣,他願意。 所以,因為這樣,「起大慈悲憫念」。諸佛菩薩就是這樣的心,所以他「憐憫覆護諸眾生」。不只是起大慈悲心,他還真正用行動表達出這個態度,覆護他。就是「柔和忍辱衣」,這件衣服不只是我們自己穿,我們也這樣將他披上,就像父母看到孩子,「會冷嗎?」「很冷!」將自己的衣服溫暖了,這樣將孩子包起來。同樣的道理。 34:20 ⊙「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35:00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36:25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尊欲重宣誓願,安樂甚深之義。超情曰深,深極曰甚,而作偈說。 39:41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常行忍辱者,謂於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事,心無恚恨,耐於恥辱,皆能安忍;哀愍一切眾生故。 42:19 ⊙乃能演說,佛所讚經:如是之人,乃能於末法,濁惡世中,演說佛所稱讚妙法蓮華經。 44:16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44:49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末世持此法華經者。於在家人及出家者,乃至非是學教菩薩。 46:11 ⊙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於是等人當生愍恤。於此妙經,不能從師聞、問、信、解,則是大失。 47:55 ⊙「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50:07 ⊙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以諸所應善巧方便,為說此之甚深妙法。 50:53 ⊙令住其中:令彼聞者住於法中。斯等不聞,言如斯等人,不聞是經。 52:18 ⊙「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7年6月7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