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不能讓老教授們流離失所|台大校產的維護、土地產權登錄|陳維昭校長的故事EP22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青田街 #台大實驗林 #公地放領 #台大 #陳維昭 #台大校長 #楊思標 #駱永家 #李逸洋 #李應元 #游錫堃 #王榮德 #NTU 2002年4月,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成立(簡稱「國資會」),負責統籌政府名下閒置及低度開發之各類資產。當時主要考量國有財產總值達六兆餘元,每年稅收卻僅有364億元,希望藉由國資會介入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績效。 2003年國資會行文各國立大學,要求檢討各校校內國有眷舍地使用狀況,並應移交其中閒置和不符教學與校務用途者,改收歸國有。此舉引發軒然大波,許多國立大學校長因此串聯反彈,認為政府不應隨意插手校園土地運用,且有賤賣國產疑慮。當時陳維昭校長尤其顧慮本校舊式宿舍內,仍有不少退休教授與眷屬居住。認為過往老教授們毅然放棄國外優渥待遇,回國投身教育及研究,如今如果貿然收回宿舍,將會使得這批老教授們不知何去何從......。另一方面因為校內研究、教學空間需求亦持續增長,這些土地對於台大未來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關鍵。陳維昭校長為此走訪多位政府高層,期盼國資會政策能懸崖勒馬。幸得陳水扁總統及多位支持的民意代表於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討論及調整,終使此事塵埃落定。後續國立臺灣大學更利用青田街等處在外校地,興建椰風一、二期學人宿舍,為「校園資產活用」立下新典範。 台大校產議題的另一戰場是在「南投實驗林公地放領」爭議,台大承襲日治時期帝大資產,當時南投當地政壇歷年不斷以「放領台大實驗林土地」支票吸引當地民眾。在校園資產維護的考量下,陳維昭校長延續孫震校長提出的「丈量土地」、「產權登錄」政策,在其12年任期內不斷推行,終於在2005年初將三萬餘公頃土地完成登錄,是校產維護最大的保障。此般種種成就,陳校長歸功於歷屆主秘、總務長等得力助手的努力外,更感謝全校師生及校友共同一心的推動。 ◈楊思標 台灣胸腔內科權威,日本東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曾任台大醫院院長、台大醫學院院長、慈濟護專(今慈濟科技大學)首任校長。1950年,在台大傅斯年校長的推薦下,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前往美國丹佛猶太醫院胸腔病學進修,為台大醫學院內科第一人,1953年取得日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 楊思標寓所位於和平基督長老教會旁的青田街日式宿舍,為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及臺北高商佐藤佐教授於1930年代自資興建的住家建築。楊思標退休之後仍繼續居住於該處。2003年,行政院國有財產署署長李瑞倉主張將大學眷舍收歸國有,並暗諷楊思標「曾經是某知名大學醫學院院長,不相信他沒錢買一棟房子」,該言論引起楊氏夫婦不滿,認為20多年前的台大教授薪資比照公務員,沒有多餘儲蓄可買房子。 ◈駱永家 臺灣民事訴訟法律學者,日本東北大學法學博士,臺灣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專業領域包括民法總則、民事訴訟法、國際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法、破產法、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究、法理學、法學緒論、中國法律思想專題研究。其於台灣首先介紹之新訴訟標的理論,2001年自臺大退休,2022年3月24日去世。 ◈錢思亮 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籍貫浙江餘杭,化學家、教育家,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曾擔任北大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輔仁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錢思亮在任內完成了台灣的大學聯招制度,替台灣高等教育選才訂定良好基礎。1971年起錢思亮也擔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至1981年。錢思亮有三個兒子,錢純、錢煦及錢復,在各個領域均有不錯的表現。錢煦曾經在1974年被提名為院士,但錢思亮考量院士為社會名器、名額有限,因此四處反拉票,錢煦因而落選,但1976年又被提名並順利當選,父子同任院士。 ◈李逸洋 政治人物,臺灣基隆人,記者出身,曾任考試院副院長、保訓會主委、內政部長、臺北市議員等職務。1986年6月,時任臺北市議員的李逸洋,與同為臺北市議員的陳水扁、黃天福等三人因蓬萊島案放棄上訴,入獄服刑,被稱為「蓬萊島三君子」。出獄後擔任立法委員吳淑珍的助理,隨後出任民主進步黨文宣部主任,並於1989年到1997年間兩度連任台北市議員,1997年應臺北市長陳水扁之邀擔任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長。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擔任陳水扁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兼發言人。 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李逸洋入閣擔任內政部政務次長,2002年轉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2005年卸任後出任民進黨秘書長。2006年1月接任內政部長,同年紅衫軍群眾發動「天下圍攻」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後,李逸洋曾指示內政部警政署維持治安,要求臺北市警方不再核准倒扁總部新一波的遊行申請。2008年5月20日卸任部長,之後一度淡出政壇。 ◈邱義仁 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與吳乃仁、林濁水、洪奇昌合稱新潮流系四大天王,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也因為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陽明山天籟大飯店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 ◈李應元 筆名阿火,臺灣政治人物,籍貫雲林縣崙背鄉,後定居新北市新莊區。臺灣獨立運動參與者,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醫療管理學碩士,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療經濟學博士。早年為反對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民主運動人士,而後成為民主進步黨重要角色。曾任大學教授、臺灣獨立建國聯盟副主席、立法委員、駐美國代表處公使(副代表)、行政院秘書長、雲林縣副縣長、不分區立法委員、勞動委員會主委、環境保護署署長,公部門資歷相當完整;2020年5月任駐泰國大使(代表),2021年8月因病請辭回臺,同年11月11日傍晚於臺大醫院病逝,享壽68歲。 ◈李鎮源 知名藥理學家,台北帝大醫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毒素學會最高榮譽雷迪獎得主,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院長、國際毒素學會會長。早年就讀台北高等學校理科乙類、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擔任杜聰明助手從事基礎醫學研究。1945年以世界首篇解開鎖鍊蛇蛇毒致死原因之論文獲台北帝大博士學位。1963年與張傳炯合作,首度分離出雨傘節蛇毒中致死的兩種神經毒素,解開蛇毒神經毒素作用機制,轟動全球藥理學界。 ◈王榮德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博士,專長是流行病學及環境與工業衛生。王教授多年在台灣公共衛生界的耕耘為他贏得許多學術獎項,其中包括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李遠哲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講座教授獎、及教育部終生榮譽之國家講座主持人。近年在職業與環境病之病因診斷方法與實證研究及整合生活品質函數與存活函數作為醫療服務效果之評估兩大領域有不錯的研究成果。並努力發展健康科技評估併整合入電腦系統,以協助國家及個人健康決策。 ◈游錫堃 暱稱水牛伯,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是民進黨創黨小組成員之一,臺北縣羅東區冬山鄉太和村(今宜蘭縣)人,現任立法院院長。1980年代初進入政壇後,曾先後擔任過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等黨政要職。2002至2005年,擔任行政院院長。2020年初成為民進黨的不分區立法委員,並於2月1日當選立法院院長,成為台灣民主化後首位先後擔任過行政院院長與立法院院長的政治人物。 ◈虞兆中 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臺灣大學第七任校長,臺灣通識教育倡導人。1937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在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服務。1938年11月回中大任教。1947年到臺灣大學任教;1957年至1961年任土木系主任,1960年創立臺灣大學第一個工學研究機構「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1972年至1979年任臺灣大學工學院院長,創立臺灣第一個資訊工程系,增設造船工程系,建立應用力學、造船工程、環境工程研究所、工業、地震研究中心,增設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博士班。1965年至1968年之間,中國土木(水利)工程會中設置並主持混凝土工程研究會;1974年膺選為該會之榮譽會員。1973年6月2日與陳宗文、戴之焌等教授,出任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教育顧問委員會;這年起任國際預力混凝土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起並主持優秀青年工程師之選拔。 ◈王仁宏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曾於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研究所進修。王教授歷任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台大法律系主任、台大第16任總務長、國立高雄大學創校校長、永達技術學院董事長、亞太綜合研究院創辦人等職。專長有商事法總論及公司法、票據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經濟法專題研究 等。現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何寄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1984年起任職台大中文系講師,1990年升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夜間部主任、學務長、台大臺灣文學研究所籌備主任、台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台大中文系系主任。現為台大中文系教授,借調考試院考試委員。學術專業為中國文學史、古典散文、現代散文、臺灣文學。1995至2001年擔任學務長任內,完成收回第二學生活動中心一、二樓、創辦臺大藝術季、醉月湖音樂會、擴大學生保健暨醫療中心功能,催生、規劃服務課程, 逐年提高大一女生住宿率至百分之八十以上。 ◈趙永茂 台大政治系博士,曾任台大總務長、社科院院長及行政副校長,1975年開始投入臺灣地方派系與政治的觀察及研究,1991年出版《中央與地方分權理論之建構與整合》,之後並在1994年完成《臺灣地區黑道與選舉之關係》,2001年出版《府際關係》,之後並致力研究類似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進步主義改革的歷史,並在2002年投入地方治理的研究,追求擺脫傳統地方派系、黑金及威權與惰性政黨下,臺灣地方政治發展的未來。在2015年完成「臺灣地方政治與派系的發展(歷史與未來)」。現為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 ◈陳振川 臺灣土木工程學家,現任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副院長及臺灣分會會長,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行政院雲嘉南辦公室主任。並任亞洲土木工程聯盟(ACECC)、亞洲混凝土聯盟(ACF)、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灣大學、台灣混凝土學、台灣營建研究院等學術組織重要職務。 ◈南投實驗林 於1902年日治當局設立「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戰後由臺灣省政府接收,成立「第一模範林場」。1949年撥歸臺灣大學。接收之初仍沿用「演習林」之舊名。1950改稱為「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2002年配合國立臺灣大學之學院改名:「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台大接管實驗林這片土地至今已五十餘載,其經營歷程對映出臺灣數十年來自然環境及林業政策的變遷配合增加環境教育,顯示實驗林設立的宗旨與社會經濟環境息息相關。 ◈昭和町大學住宅 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昭和町的住宅群,大約建於昭和初期的1930年代。昭和町是伴隨台北帝國大學等學校的設立而發展的區域,昭和2年(1927年)台北高商(台大管理學院前身)的老師發起「大學住宅信用利用購買組合」,在昭和町一代共同購買土地,建設自用住宅,逐漸形成郊外住宅地:昭和町。 範圍約今和平東路一段、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建築格局、形式與一般官式宿舍不同。昭和町距離南邊的台北帝國大學和西邊的台北高等學校,皆在步行可及範圍內,所以居民多半是教師,從日治時期起就是台灣學術的發信地。至今仍可見部分日式宿舍,大部分集中在青田街一帶。 戰後,部分住宅由原住戶的日籍教授轉借台籍友人,成為第二代住戶,如足立仁與馬廷英。其他則作為台灣大學教職員宿舍。 校檔影字第022號 受訪人:#陳維昭 #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第九任 #校長 提問人:#張秀蓉 #教授 / #臺大歷史系 #第12任 #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檔案館 #陳維昭 #台大 #臺大 #台灣大學 #臺灣大學 #台大校長 #臺大校長 #在轉捩點上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