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台大漂亮嗎!?|舟山路整建、瑠公圳復原|陳維昭校長的故事EP21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舟山路 #瑠公圳 #NTU #台大 #陳維昭 #台大校長 #吳靜雄 #陳振川 #趙永茂 #楊文彬 #陳亮全 #郝龍斌 #甘俊二 國立臺灣大學第九任校長陳維昭,對於校園建設,除了有魄力革新的態度,更有著面對理想步步向前的決心與毅力。例如興建國家地震中心與第二活動中心時,都面臨當地居民反對拆遷廟宇的聲音,好在歷經多次協調後以雙方皆能接受的方案使事情順利落幕。改建位於本校第二活動中心旁的土地公廟,後來更成為大學考生及本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Chapters: 0:00 土地公廟拆遷。 2:32 舟山路廢道及改建。 7:32 校園綠美化及改善停車問題。 17:36 規劃瑠公圳復原。 20:30 活用校內古蹟及設立「校史館」。 陳維昭校長1993年上任後為積極改善校園環境,於1994年首先設立「校園規劃小組」,隔年再成立「校園景觀綠化小組」。另基於通行及校內師生安全考量,陳校長致力推動橫越校園的「舟山路」封道以回歸最初大學用地的規劃。舟山路封道的規劃最早可追溯至校方與市府於1980年代便已達成共識,但在陳維昭校長任內才一步步邁向實現。歷經申請封道、徵收、廢道、禁行機車等種種階段,後由城鄉所-陳亮全教授規劃重新整建,舟山路終成為校園中的「綠色生活廊道」及重要的交通軸線,讓校內的師生及校外訪客都能漫步在其中。 而隨著社會進步發展,汽車停車問題成為台大校園風光的另一燙手山芋。當時校園的停車亂象使氣勢恢宏的椰林大道驟然失色,陳校長及總務處為此推出一系列景觀改善計畫,包含爭取興建新生南路地下停車場、調整停車費及椰林大道禁止停車區域等措施,並配合校門口「大學廣場」改造案,重新喚回椰林大道的不凡氣勢。並將舊圖書館改建成「台大校史館」,典藏本校悠久的歷史。 ◈吳靜雄 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博士,研究專長為光纖通信、電腦網路及通信系統。曾任國科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處長、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臺北分會會長、臺大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大副校長、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等職。現任台大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陳振川 臺灣土木工程學家,現任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副院長及臺灣分會會長,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行政院雲嘉南辦公室主任。並任亞洲土木工程聯盟(ACECC)、亞洲混凝土聯盟(ACF)、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灣大學、台灣混凝土學、台灣營建研究院等學術組織重要職務。 ◈趙永茂 台大政治系博士,曾任台大總務長、社科院院長及行政副校長,1975年開始投入臺灣地方派系與政治的觀察及研究,1991年出版《中央與地方分權理論之建構與整合》,之後並在1994年完成《臺灣地區黑道與選舉之關係》,2001年出版《府際關係》,之後並致力研究類似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進步主義改革的歷史,並在2002年投入地方治理的研究,追求擺脫傳統地方派系、黑金及威權與惰性政黨下,臺灣地方政治發展的未來。在2015年完成「臺灣地方政治與派系的發展(歷史與未來)」。現為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 ◈楊永斌 結構力學與動力專家,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台大工學院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系訪問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系講座教授等,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名譽教授、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理事長、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曾於2005年及2013年參與台大第10任及第11任校長遴選。 ◈陳亮全 日本早稻田大學都市計畫博士,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 IRDR ICoE-Taipei 國際科學諮議委員會(SAB)委員、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委員、台北市政府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台北市住宅審議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包含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都市防災、社區建築與住宅研究等。 ◈郝龍斌 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退役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游錫堃內閣環保署署長及第12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6年投入基隆立委選戰,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2020年,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甘俊二 甘俊二博士,執教臺大農工系30餘年。曾任國際灌排協會教育及訓練委員會主席、七星農田水利基金會董事長。甘教授融合理論和經驗,有效應用於灌溉排水實務中,曾經榮獲:傑出工程教授金質獎章、農委會優秀農業人員獎、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貢獻獎、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卓越貢獻獎,與國際水田及水環境工程國際貢獻獎。 ◈台大第二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上,其主要是國立臺灣大學師生的社團活動場所。另外在一樓和二樓也有委外經營的店家。1980年代左右,這片土地附近原本有一棟房厝:林家大厝,當時這座房舍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為台灣北部年紀最老的古宅。徵收時台大就向商家們承諾,改建後仍會保留一部分的空間繼續維持商業活動;但二活於1996年完工後,1、2樓緊鄰羅斯福路的商場空間,因拆遷戶意見難以一致,導致長達六年的閒置。經過長期協商,到2002年,台大達成以新台幣一億七千萬元買回租賃權之共識,所以才會看到現今既是社團活動空間、一部分也是餐廳。 ◈大學廣場 台灣大學大學廣場位於台灣大學校門口前,是一片空地,從日據時代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 尤其1970年間這裡是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2005年3月完工,在3月19日台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 ◈舟山路 此路原為台北市重要幹道基隆路的南段。1954年,於和平東路至羅斯福路之間開始修築基隆路的新線(基隆路三段、四段);新線在1973年通車後,基隆路舊線便更改名為「舟山路」。1989年時台灣大學校方與台北市政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來使舟山路劃歸為台大校內用地,舟山路於是在1999年改屬台大管轄。校方打破原先圍牆,使舟山路成為行人徒步區,並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館並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臺大總務處於舟山路上分段進行景觀改造工程,中段部份(鹿鳴堂至生態池)完工後,於2005年獲得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第四屆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特別獎。 ◈台大校史館 台大校史館建築從1930年1月19日完工之後為台北帝國大學圖書館,隨著台大發展,館藏空間不足,經過五次擴建也無法解決問題;另外,老舊建築也不利設置圖書館自動化設施。台北市政府於1994年8月23日宣布台大舊總圖為三級古蹟。1998年11月15日,位於公館校區中心點、振興草坪旁、椰林大道端點的新總圖書館落成啟用,舊總圖書館建築轉交文學院使用。舊總圖二樓原本是中央閱覽室,總圖書館遷移後有段時間為戲劇系的古蹟劇場(現在官方名稱為台大劇場)。2005年6月22日,歷經一年籌備,由卸任前的陳維昭主持校史館揭幕儀式。10月初,新任校長李嗣涔指派圖書館負責校史館營運;11月7日,校史館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並提供導覽服務。 校檔影字第021號 受訪人:#陳維昭 #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第九任 #校長 提問人:#張秀蓉 #教授 / #臺大歷史系 #第12任 #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檔案館 #陳維昭 #台大 #臺大 #台灣大學 #臺灣大學 #台大校長 #臺大校長 #在轉捩點上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