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年輕人肩關節脫臼要小心!習慣性脫臼風險大】洪志凱醫師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發表日期:111年10月25日(星期二) 發 表 人:骨科/洪志凱 35歲的吳小姐非常熱愛運動,尤其喜歡打羽球。2年前一次左肩膀脫臼受傷後,接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會有肩膀脫臼的情況,且除了運動外,甚至連睡覺、打蚊子都曾肩關節脫臼過。反覆性肩關節脫臼的狀況不但讓吳小姐無法從事運動,也嚴重影響生活的品質。 在接受檢查時發現,吳小姐的左肩關節唇有大範圍的破裂。經微創肩關節鏡手術修補,配合後續的復健訓練,吳小姐已可重新享受運動的樂趣。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骨科洪志凱醫師表示,肩關節是人體中活動角度最大的關節,也是最常發生脫臼的關節。大部分人發生脫臼時會感受劇烈疼痛,但也有部分患者在發生脫臼瞬間又自動復位;也因此不少人誤以為關節脫臼的治療很容易,只要把脫臼推回去就完成治療。 實際上,發生脫臼的同時,關節及附近相關的軟組織也會受到傷害,像穩定肩關節的重要組織關節唇,一旦破裂可能會產生肩膀疼痛與關節不穩定的狀況。 治療肩關節脫臼的首要目標,就是希望關節不要再脫臼。洪志凱醫師指出,習慣性脫臼可能讓受傷的組織擴大,除了關節唇或關節囊的受傷範圍變大,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肩胛骨或肱骨的骨頭缺陷,不僅惡化關節的穩定度,也大幅增加治療的難度。 成大醫院骨科團隊針對台灣的資料研究發現,在發生首次的肩關節脫臼後,有近2成的患者會發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肩關節脫臼;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肩關節再脫臼,發生在首次脫臼後的2年內。研究也發現,男性與年紀輕的患者,是發生習慣性脫臼的重要危險因子。 通常外傷性肩關節脫臼可先採取保守治療,以三角巾固定2-4週後,再進行積極復建訓練。但是,若肩關節組織受傷程度嚴重,或是產生習慣性肩關節脫臼,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洪志凱醫師也提醒年輕人與從事肢體碰撞的運動員,因為是產生再次脫臼的高危險族群,若遇到肩關節脫臼,建議要就醫評估其肩關節受損程度,以利安排後續治療計畫,避免關節再次脫臼。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