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师尊慈语 | 修行者的精神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師尊慈語 修行者的精神 徒啊!什麼是開荒呢?徒兒們是開荒、捨辦人員,是把大道傳出去的人,是把身體捨出來辦道的人,但是怎麼一個一個都沒朝氣了呢?你們既然叫我老師,好歹也要有我的精神痲!每一次都問你們:「為師在哪裡?」你們總回答:「在心裡!」「那我們什麼時候見?」(隨時!)你們這是欺騙我的感情痲!如果真的有把為師放在你們心中,怎麼會是這種表情?開荒是不是自己願意的?(是)因為我們有這個心愿嘛!捨身辦道是誰願意的?(自己)是不是人家強迫你的?(不是一本來你是年輕、活潑、可愛、大方又美麗的,怎麼路上這一條修辦的路之後,就隨著光陰逐漸老化、身體慢慢的不好,越來越消沈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衝力不夠)有人說:「我的信心十足,不管是時間:空間,都不能考驗我、不能打動我。」結果,為師發現,這句話不是肯定句,這句話適合在勵志的時候講,因為你們真正要這樣做很難。你們是有志向卻沒志氣,對不對?你們什麼志向都有,要做聖賢、做君子、做講師、做壇主,志向很多但沒志氣,那麼難做就不想做了,沒志氣、沒骨氣,對不對? 現在為師來醫醫你們的心病。沒志氣的是不是中氣不足?氣血不足就虛弱,其實心裡有病,是因心裡打結了;而每個人打給的原因不同,大小結也不一樣,所以看病要對症下藥,你們的病種種不一,要花一些時間,讓為師來做義診,好不好?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踏上這條路?(知道「道」好,只有道可以救天下眾生、了罪了愿,因為道是我的理想,可以改變命運、超生了死,生命就是為了道,本來就應該做的,感恩、替師分憂、淨化人心。)你們說要了愿了罪,說只要出國開荒就一定能了愿了罪,可是你出國開荒的用意是為了讓自己了愿了罪,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如果有一天,你認理不清,你覺得:我生病了,我還在受罪,那出國開荒怎麼叫了愿了罪呢?或者有一天我出國開荒還被人家罵,一定是出國開荒不能了愿了罪,那我就不要出國開荒了,對不對?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出國開荒不是不能了愿、不能了罪,可是你是為了了愿了罪而出國開荒,就像你是為了要功德而做功德,那就一點功德都沒有,這樣聽懂嗎? 好比今天你生病了,你想說:「我出國開荒,身體就會好;我捨出去了,家庭就會好,仙佛會照顧。」如果你是為了這樣出去的,為師敢說那不長久。如果你出去了也沒有好,你會怪是仙佛不幫忙、老師不慈悲,是天恩不浩瀚;你出去開荒,家裡不平安,你會說:「我盡心盡力捨辦,不是可以了愿了罪嗎?」可是,你知道嗎?如果你沒有捨出去,家裡可能會更糟糕;如果你沒有出去捨辦,身體也許會更槽。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是因為道能救渡眾生,所以才捨出自己、犧牲自己,對不對?可是,你會不會覺得「我犧牲出去了,但是道為什麼沒有救到我?為什麼我捨身辦道,還會這麼痛苦、這麼難過?道不是可以救渡眾生嗎?為什麼道務這麼繁忙,我這麼辛苦,可是道務還是不好?我自己修持得也不好,要精進的也沒有精進,身體也弄得一塌糊塗,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還是眾生,所以你會這樣覺得,因為你還是眾生,你還在著眾生相,這是觀念不清楚。相反地,如果你覺得道很好,可以救渡眾生,所以站出來告訴大家,這樣你的用心就不同,用心不在自己身上,是在眾生身上,眾生不好就是我不好,不會顧到自己怎麼樣。自己不管哪裡不好,也都會想到眾生,想說:「我怎麼沒有一一關照到,一一呵護到?」有這種用心才是對的。 叫你們去掃大街快不快樂呢?太陽當空照快不快樂?為師敢說你們一定不快樂!為什麼呢?有的人覺得我該做的事情不是這些,你叫我做這個事情我真是很不快樂,對不對?你叫我來掃地,我是想要渡人、講道的,所以我當然不快樂。你是這麼想的話,那就錯了。 有一種人如果為師叫他從這修路的一段掃到三段,他還是很快樂,為什麼?因為他很單純,覺得這樣掃地也是在利益眾生;可是有一種人他就不快樂,你叫他從一段掃到三段,他會覺得,「唉呀!憑我的身份、才學、外貌……這麼多的資格,怎麼會被分配到這種工作呢?」「你叫我掃地,我頂多來掃掃佛殿嘛!怎麼被貶低到掃外面的馬路呢?」這種人,為師喜歡叫他為「老油條」,這種老油條是又老又硬,一定要有什麼身份,一定要留一個位置給他站,真正到他事情做起來的時候,卻沒辦法促成很多的助力,甚至有可能變成阻力。想想你們自己有沒有回鍋?自己想想喔! 辦道是什麼?修道是什麼?修道是實實在在,辦道是按步就班,循著你們老祖師、師尊、師母、老前人、前人的腳步,樸樸實實的做去,老老實實、安安份份的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在其位就要盡其職,就算你很老手,什麼都懂了,可是你的角色職位不是那個,就不要干涉那個事情,你去干涉了,就會讓人家很難發揮。任何人第一次做,難免會有缺失,難道你就不能降低身份去圓滿一下嗎?辦道就是要相輔相成、互補不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長處、才華,上天降道給我們,讓我們有很大的空間發揮,所以每個人都要盡自己的才能。就因為你是不錯的人、有可取的地方,上天要用你們,所以,要發揮你們的才能,這個就是你們的責任、使命。自己要看重自己,自己能付出什麼,就要全力以赴,能力到哪裡,就做到哪裡! 徒啊,你們知不知道修道有三不離?(不離佛堂、不離經典、不離善知識)佛堂在哪兒?每個人自性中都有佛堂,但是你們既然生活在外面的世界,就必須在外面的世界裡面學習,所以很可能會忘記自身內在的佛堂,以致不能約束自己,道是必須藉外在有形的佛堂來迥光返照,所以才必須常常回到佛堂來研究、幫辦。 但是,什麼是善知識?又誰是善知識呢?(前賢、同修、道親)可是有的前賢修得好,有的前賢修得不好,那怎麼辦呢?徒啊,那個也是 善知識啊!不管修得好,修得不好,老子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所以說:「芻蕘可採」,這意思是說,種田的農夫,或者再下賤的人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不要看這個人不起眼,他的出身不好,就瞧不起人家。真正博學的人,真正好學的人,是看到什麼都能夠學習的。我們要知道「芝草無根」,意思是說一個人出身雖然不好,可是人家有志向、有理想,人家有深度、有廣度,因為他看到什麼都可以謙下地去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和人相處,就算這個人不好,那也是你的一面借鏡;看他不好我要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跟他一樣;看到他好,我更要見賢思齊,這樣才能精進。徒兒們要知道,修道是需要靠善知識來互相幫助,讓你們慢慢前進的。 經典是文字,但前賢教我們不執著於文字,那是沒有錯,因為我們都知道文字只是一個印證,只是一個形式、形象;就好像你們要看月亮,或者要看星星,需要經由望遠鏡或手指,才能看得清楚明顯。經典就像望遠鏡一樣,它可以證明有星星、月亮的存在,可是它只是一個望遠鏡,它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經典是讓你更肯定你們的信心、更堅定你們的路,所以經典要不要讀?但是不要執著在文字上啊! 有時候有些人很奇怪,就是偏偏要找我們的麻煩、抓我們的缺點,但我們不要因此而難過,把自己設定了角色,認為「我的角色是一個講師、是壇主,我是來教你們的,你們要聽我的。」當你給自己定了一個角色時,你就會開始難過,因為一般人總是對方角色的人不滿,開始會有生活上面的不協調。雖然你們比人家行、比人家有經驗,聽的道理也比人家多,可是內德也是要修得比別人好啊!不可以說:「我是來教你的,你就不可以教我。」如果你渡的人愈聰明,你就要愈笨一點,為什麼說「柔能克剛」?為什麼說「大智若愚」?人家愈聰明,我們就要愈有智慧,智慧就是內斂,往裡面藏一點。 徒啊!當人家指正你們說:「某某講師啊!您這個好像做錯了喔!」這時,你怎麼回答?會不會心虛?硬要說自己對嗎?徒兒們要是好好修道,就不怕做錯事。人就是不足才要修道啊!有過錯難道就要難過嗎?聞過則喜嘛!笑一笑說:「唉啊!是我做錯了!」改一下,不就好了嗎?我們有錯處,不用怕去承認,要說:「啊!是我疏忽了,是我不注意。」並不是承認了錯誤,人家就不聽你的話。不用怕,這是修道人德性的展露,這才是修道人的本質,不用怕人家指責你的錯誤。「是是是,是後學的不足,是後學的疏忽。」你這樣說,人家就學習你,你就是人家學習的標杆模範。所以,不用怕做錯事,做錯了再做一次嘛!不要怕人家說你不好,因為,只要是人就會做錯事。或許徒兒們會覺得自尊心受損,但修道就是要學著受羞辱嘛!修道如果不受一點羞辱、不受一點委屈、不受一點污辱,人家不知道你在修道,那你的德性怎麼展現呢?徒兒們要從內心去改變自己,不然就變成皮笑肉不笑了。要肯定自己,相信在修道方面,誰都難免會不圓滿,被人家講一下也好,徒兒們才知道要更進步,不是嗎? 你們知道嗎?以前你們在天上的時候,怕下來會回不去,於是找了兩堆人,這堆人對那一堆人說:「我下去的時候,你們要負責講我的不好。」而那堆人也對這一堆人說:「以後我下去,你們一定要負責鼓勵我。」好了,現在你們下來了,就有兩堆人不時的在左右你們,有時候會遇到一堆人說你的不好,有時候會遇到一堆人鼓勵你,這是你們以前約好的,知道嗎?捨身辦道難免都會遇到人家的攻擊,但是好不好也都是人家講的,你們不能因為人家講,就固執起來,就覺得自己一定對。徒啊!修道是修自己,你自己不修,對自己是沒好處的。住在佛堂的人,都是最充實的、學得最快的,住在佛堂也最接近點傳師、最接近前賢了,點傳師們的精神、前賢們的德性﹒你們應該學得最快,因為你們沾盡了天恩,所有的好處都讓你們先得到了,但是有沒有比別人進步?是不是依然沒有道念?脾氣毛病道是沒改?人家依然說你們沒有道氣?人家對你們的建議,徒兒是不是有改變?還是因為人家給你建議,你們就難過了?唉!真正應該難過的是:明知做不好,又不努力去把它做好。徒啊!遇到挫折待,要把事情想清楚:一為什麼我會做成這樣?為什麼我會這麼不足?難道我就不能改好嗎?」既然要修道,就要盡量改,你們會不知道怎麼改嗎?只要你願意,一定有方法的。做不好,有沒有方法做好?只要你們願意講出來,就有同修幫你們互相解決,只怕你們問在心裡,怕面子問題不敢講,或固執不認錯,知道嗎? 白水代表什麼?(隨圓就方、無孔不入、謙虛低下、飲水思源)水的德性,隨圓就方,被擺到什麼容器裏面,它就是什麼樣子,它並不會因為不滿意這個容器,進去了就不變成那個容器的形狀,對不對?所以啊!喝白水要掌握當中的意思,到圓的地方它是圓的,到方的地方它是方的。另外,水還有一個德性,它可以洗滌污濁,從不會因為這個東西太髒了而不洗。還有,水一定是從上頭流到下頭,這好比君子,他一定是往低處謙恭,就好像有德而無所不在,有道而無所不容。 徒啊!有時候你們也可以看看勵志的書,每天一早起來,呼吸新鮮空氣,想一想:「我今天有道可以辦,實在是太幸福美滿了!眾生實在是太迷昧了,我講的他聽不懂,沒關係,明天我再成全他。」每天都要有希望、有理想。這個世界是美滿的,不能因為人家怎樣,就覺得難過,還是要修道,還是要帶給人家快樂;也不能因為人家不修道,我們就跟著消沉下去。自己要做發電廠,自己要能源充足,才能不斷的給與人家。如果自己很容易受到影響,怎麼給人家信心呢?人愈多電力愈強,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你影響我,我影響你,本來兩個人都很傷心、很難過,其中一個人說:「唉呀!看開一點,事情也沒有糟糕到這樣。」另一個就會說:「我們再想辦法好了,也許這是天意。」這樣才能長長久久、快快樂樂的。 你們上課時前面的這排都給誰坐?(前賢)誰知道誰是前賢?每人都謙虛啊?不是前賢就不敢坐?一定要排一個位置,排一個名字,你們才敢坐呵?明明這是該你坐的,你不坐,那後面人家怎麼坐?然後位置老是空在那兒,叫點傳師坐啊?你們其它人都不敢坐哦?謙虛嗎?謙虛不是這樣子哦?但也不是教你們做人不用謙虛,只是該你們坐的椅子若是不坐,要叫誰坐?(自己的責任要承擔起來)你們不坐自然有人坐(天事你不做自然有人做)誰坐?做得起仙佛的人坐,做不起仙佛的人就甭坐,這是一個機會。 徒啊!修辦道就像吃飯一樣,你沒有實際去參與去經驗﹒就不能體會,沒吃到豆乾就不知道豆乾的味道。這好比我們在為人家解決問題時,人家的問題我們沒有經歷過,只會告訢人家:你就這樣做、你就那樣做就好了嘛!感覺上是很容易,因為痛的不是我們,你們沒有去體會人家的痛,所以就不能解決人家的痛苦,只是一直叫人家捨出來、捨出來,你們沒有經歷過,不能體會人家的心,你們不是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