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房產稅殺到!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嚇到連夜清貨,有人興到通宵搵樓,房產稅進入倒計時,樓市ICU裡落重藥,房產稅有望先富帶動後富?|房產稅|房地產|財經|樓市|房價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探討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現在房價跌成這樣了?還有人說要推房地產稅,是想把房價打到底,還是上面缺錢急着收稅? 這年頭啊,10個講房地產稅的,9個都在給你算要交多少錢,但系卻沒有人說透這裡面真正的關係。 其實答案呢,就收系一個很多人都不願意面對的現實里。 你知道現在中國10%的家庭入面擁有多少房產嗎?47%!而且這些房子大多是在2000年到2020年低價買入的。 北京2000年4000蚊一平的房子,現在7萬一平,漲了17倍,上海2000年5000塊一平,現在6萬,漲了12倍,那這些早期買房的人,就算房價跌了20%,依然賺好幾倍,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的,但是2015年之後買房的年輕人呢? 北京一套500萬的房子,首付150萬,貸款350萬,貸款三十年總共要還大概640萬,淨系利息就290萬,不能失業,不能生病,不能有任何意外!那現在房價跌了,他們就虧了,就公平了,這就是為什麼要推房地產稅,那為什麼偏偏是現在呢?你可能會問啊,既然要調節財富的分配,為什麼2021年的時候房價高的時候不推,偏偏要等到現在房價跌了才來推尼個房產稅呢? 答案很簡單,21年的時候推個話,會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那個時候房價還在一個高位,如果突然徵稅,房價很有可能會暴跌,銀行壞賬,家庭破產,代價太大。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根據國家統計局2025年10月發布的9月份70城房價的數據,一線城市二手房價同比下降了3.8%,其中呢,北京跌了3.2%,上海跌了2.9%,深圳跌了2.1%,二三線城市同比跌幅普遍都超過了6%。 再看破產的房企恆大、碧桂園,融創這些都已經出問題了,都已經在出清了,那這個時候推房地產稅不會引發額外的暴跌,反而能穩定預期,為什麼?因為稅收政策一旦明確,投機者就知道持有成本上升了,就會主動拋售,那剛需購房者也知道未來房價不會暴漲暴跌了,該買的就敢買了,市場呢,就穩了! 但這個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經濟循環。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房價跌了,而是消費起唔到來!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是6.8%,看起來不錯,是不是?但是扣除掉價格因素,實際增長只有3.1%! 2025年前三季度消費信心指數也是持續的走低,內需復甦顯得十分乏力。可是呢,就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不起來?因為年輕人沒錢,買了房的,每個月工資得先還貸款吧,剩下的只夠基本生活,那沒買房的呢? 拼命去攢首付,不敢結婚,不敢生寶寶,不敢消費,所有錢都鎖在了房地產里。 內需,怎麼可能起得來?你看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是954萬人,和2023年比啊,反彈了52萬,但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是負的0.99%,總和生育率只有1.12,遠低於2.1的時代耕地水平。 那為什麼不生呢?不是不想生,是養不起啊,房貸壓力太大了,自己都養不起,怎麼養孩子呢?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經濟的本質是循環,老百姓有錢消費,消費帶動生產,生產創造就業,就業再增加收入,收入又帶動消費,明了掛? 但是現在的循環斷了,斷在住房的這個環節,我們看美國和日本給出了兩個答案,在1929年的時候,美國大蕭條,大家都知道哈,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減稅去刺激經濟,羅斯福上台,卻反其道而行之,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25%提到了94%,遺產稅提到了77%。 他看透了一個本質,大蕭條不是錢不夠,而是1%的人掌握了50%的財富,99%的人沒錢消費,經濟自然停滯。 而只有通過稅收把財富從富人手裡拿過來,給普通人提供就業和社會保障,讓他們有錢花,經濟才能賺起來。 羅斯福新政最核心的不是救市場、救企業,而是救普通老百姓。他要求直接僱傭失業工人,建水壩、修水利,給他們發工資,讓他們養家糊口。 這些工人拿到錢就去消費,消費帶動生產,生產創造就業。經濟這樣循環起來了,結果怎麼樣呢?美國經濟恢復了,中產階級壯大了,二戰以後成為了世界霸主,靠的就是這種財富的再分配打下的基礎。 我們再看日本的教訓啊,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東京房價跌了70%,大阪跌了60%,日本政府呢?選擇降息放水救市,從1991年開始,連續9次降息,基準利率從6%降到了0.5%。後來甚至是。零利率,負利率,結果呢?房價黃了30年,日本經濟也失去30年,為什麼? 因為他們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泡沫破裂的前期,房產集中在戰後嬰兒潮一代手裡面! 這些人在1960年到1980年代房子便宜的時候買了一堆房,那泡沫破裂以後,這些老人坐擁房產財富,年輕人卻背着巨額的貸款,從買不起房到還不起貸,依舊沒有錢消費。 日本政府不敢向老一輩徵收財產稅,因為這些人是選民,是票倉,只能不斷的給企業減稅,給銀行注資,想通過刺激供給帶動需求。 但是需求在哪兒?年輕人沒錢怎麼消費?哪來的需求?所以日本就陷入了通縮的陷阱,物價不漲,工資不漲,企業不敢投資,銀行不敢放貸,整個社會陷入了低欲望。 二三年的時候,日本出生人口只有75.8萬,人口負增長加速,老齡化陷阱越來越深,現在想改都改不動了! 中國絕對不能走日本的老路,那現在很多人擔心房產稅會加重負擔,其實設計的還是很溫和的,我們參考上海和重慶的市價啊,上海對家庭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徵稅,人均60㎡免稅稅率是在4‰到6‰,那重慶呢,是對高檔住宅徵稅,獨棟別墅和單價超過均價3倍的住房,稅率是5‰到1.2%,那首套房大概率都是免稅的,即便有兩套小戶型,按100萬的評估價,5‰的稅率算,一年也就是5000塊錢,遠低於房租的漲幅。 但是對於擁有多套房的投機者呢,一套1000萬的房子,按1%的稅率,每年要交十萬租金,收入可能還不夠交稅,持有成本就變得太高了,所以就會選擇賣房,投機需求如果出清,市場房源增加,租金下降,房價穩定,年輕人租房的成本降低,買房的壓力減輕。 這樣就有錢消費了,這個循環大家聽明白了嗎?那這筆稅收用來幹什麼呢?建保障房、公租房,2024年的時候,北京公租房的月租維持在3200塊錢左右,而市場租金普遍超過7500塊錢,這個差價需要財政補貼,房地產稅就會成為穩定的資金來源。2024年全國的房地產稅收入已經達到了4705億元,同比增長了17.8%,那未來規模就會進一步擴大,讓低收入的家庭和年輕人住有所居。 那我們再看更深層次的問題啊,是誰拿走了超發的貨幣?2000年M2貨幣供應量是13萬億,25年的9月末已經達到了335.38萬億,漲了24倍多,那這些錢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房地產,推高了房價,那這些錢被誰拿走了呢?是早期買房的人對不對?他們的房價隨着貨幣增發升值了,相當於什麼?可以理解,相當於稀釋了後來者的財富。因為。2000年在北京花20萬買房的人,現在房子值350萬,什麼都沒幹,賺了330萬,那這330萬從哪兒來的?是從後來買房的人那裡轉移過來的。後來的人要花350萬買同樣的房子,相當於為前面的人支付了330萬的溢價,這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隱性的通貨膨脹稅,但是這個稅是不公平的。 房地產稅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隱性的稅給它顯性化,你通過房價上漲賺的錢,現在要通過房產稅交出來一部分,用來補貼那些被通貨膨脹傷害的後來的人、年輕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公平。那為什麼說現在是最後的窗口期呢? 2025年的時候,國務院的立法計劃已經將稅收征管法修訂列入預備提醒審議項目,房地產相關的稅種立法也在推進當中,雖然短期呢不會全面開徵,但是試點在擴為逐步落地其實是一個很明確的方向了。 那政府的核心考量就是趁房價回調,市場出境的窗口期,用稅收槓桿重構房地產的生態,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依賴,形成稅收穩定,推動保障房供給,推動房價平穩,推動消費激活的良性循環,從而呢來阻止財富分化的繼續擴大,給年輕人留一條活路。 如果現在不改,等年輕人徹底躺平了,不買房了,不消費了,不生孩子了,那就真的沒救了。那你是不是現在很關心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手裡有很多套房啊,尤其是三四線非核心區域空置率高的房產,建議還是儘早的變現,房產稅落地以後,這類房產持有成本會直線上升,變現的難度會增加,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租金能覆蓋稅費的房產可以繼續持有。 那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或者你還沒買房,完全不用慌,首套房免稅,而且未來房價穩定,租金下降,你反而能享受政策紅利,剛需遇到合適的房源,可以正常入手。投機性買房,那你就要謹慎了。左傳里呢,有一句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房地產稅的本質就是要解決不均帶來的不安,不是讓房價暴跌,而是讓他回歸到長河裡面,不是打壓所有人,而是保護剛需,照顧弱者,讓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拿出來一部分,幫助那些還在為住房焦慮的年輕人。這不是舊資產,而是救普通人,不是政府收錢,而是讓經濟回歸本質。關注財富再分配的趨勢,才能看懂未來的經濟邏輯。 聽coco講完,你有無什麼想法呢?評論區留言討論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