У нас вы можете посмотреть бесплатно 【法譬如水】 為福莫倦 - 第386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1106 или скачать в максимальном доступном качестве, видео которое было загружено на ютуб.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выберите вариант из формы ниже: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видео,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ClipSaver.ru
❤️觀看溫馨提醒: 1.本節目外掛英文字幕,可使用YouTube自動翻譯功能,轉為您想收看的語言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自動翻譯→ 選擇語言。 2.取消英文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 00:00 為福莫倦 我們一直在說業,造業受苦,造的是什麼業呢?有惡業、有福業,有福快樂、無福受苦。 今世後世,為福莫倦。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有福的人呢?有福的人,常常心都很輕安自在快樂,心若能輕安、能自在,那就是最快樂的人;若無福就是受苦了,無論是山珍海味,無論是家財萬貫,都不覺得他是有福的人。 無論是今生來世,我們應該要知道,福要自己造,否則就是來世了;今生的福若享盡了,來世受苦也不一定。所以今生我們若聽聞佛法,我們若是已經心中有善,起於行動,就開始要好好向前、要精進,不要退步。 所以無論今世後世,為福莫倦。做好事,不要覺得累了、懶了,我就不繼續,這樣就很辛苦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為福快樂。 03:38 有福者心安樂 無福者多憂苦 善念一起莫遲疑 當下即行勿令錯過 今生後世為福莫倦 看看我們很多環保菩薩:「您做得這樣,這麼熱、這麼重,您那麼早就出來做,阿嬤,您難道不辛苦嗎?」 「阿公,怎麼不睡晚一點?您現在可以享受,您怎麼不在家裡享受享福呢?」 他們都會這麼說:「你知道嗎?閒下來也是很辛苦,有工作做是很歡喜的!我們一群人在做很快樂,做這個環保能救地球,又能發揮愛心,我們做得很快樂。」 所以說什麼叫做快樂,什麼叫做辛苦?從前若是麥子要磨成麵粉,要用很大的石磨,那不是人推得動的,要用牛、驢子來拖,用石磨、用繩子、再用牛軛跟牛綁在一起,牛就繞著石磨一直轉,整天都是推著石磨,要讓麥子脫去外殼,有一隻這樣的牛,已經幾十年了,每天都是在那裡轉,每天都是拖著石磨在那邊磨。 有一天主人覺得,牛老了已經做得很辛苦,讓你退休吧!開始就把這頭牛牽離磨坊,用那分很溫柔、感恩的心摸著這頭牛,好像很不捨,也要向牠感恩:「你幾十年來,這樣拖磨,現在要讓你輕鬆一點,要讓你退休。你看這片這麼大的草原,在樹下讓你休息。」 於是將牠這樣綁著,這頭牛雖然不必拖、不必磨、不必出力,不過,無論如何還是一樣,繞著那棵樹,在樹下一直繞一直纏,纏到繩子很短,牛就纏繞在這棵樹上,再也無法邁步。 我們人難道不是這樣嗎?年輕時一直做一直做,無論做輕巧的、粗重的,無論是用腦還是用力,就是這麼做。和那頭牛不是一樣嗎?為了生產、為了生活,所以做牛就要拖就要磨,幾十年如一日,就是這樣拖磨。 我們人說有退休,其實這頭牛的主人,也是想說,牛老了要讓牠休息。但是休息歸休息,他將牠綁在那棵樹下,眼睜睜看著一片大草原,看得到、吃不到,雖然那麼一大片,但是被人綁在樹下,一點自由都沒有,一直纏啊、纏,纏到繩子已經變短,牛和樹已經纏住了。 這難道不是表示,人歲數大了退休,已經老了,這個身體,哪怕是看到很多事情,其實我也能做,不過,大家都認定,我們已經年紀大了、沒用了,被人強迫退休了,就像被繩子綁在樹下一樣,每天無所事事過日子。 其實老人有老人的功能,你讓他很自由發揮,能做的就去做,他喜歡的事,大家做得趣味快樂,盡量培養這分愛心,愛人、疼惜物、疼惜地球,很好。 在環保站,看他們做的這麼快樂,老人能夠生命壽命延長、健康,這也是快樂之道,也是造福社會一個很好的方法。 所以說來,有福快樂能做就是福,所以今生是這樣,來生是這樣。應該今生造福,即便來生也一樣,要發願造福,這就是人生的觀念。 到底如何才是真正有福的人?多為善就是多積福,若為惡就是造業。所以我們常常一直在說「懺悔、懺悔」,懺悔,我們的罪業才會消除。什麼人沒造罪?什麼人沒造業?所以因為如此,我們要多提高警覺,每天都要懺悔。 我們之前說過總相懺悔,總相就是身口意,起心動念、舉止動作,有很多我們所造的業,現在還有別相。 12:14 (懺文) 若總若別 若粗若細 若輕若重 若說不說 品類相從 願皆消滅 別相就有粗和細的相。粗」就是身口七支;若是細相就是意,意的三惡業,貪瞋癡,起心動念。一切動作的源頭都是從心開始,所做的有輕也有重。較輕相的是無心的過失;若是重相,就是故意造作。要做壞事有經過預謀,很用心去規畫,種種設計,讓人步步走入陷阱中?這就很重的業,叫做重相。 有的是可說的:「做了,我做都做了,我錯了,我坦誠認錯了。」所以這已經認錯,讓大家知道,我就是這樣做過。人云:「懺悔即清淨,懺悔就能改過。」 不可說的,明明他做了很多錯誤的事,但是他覆藏,覆藏過失。覆藏過失的人,他比較會再犯、再重犯。因為他認為他做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覺得他所做的,大家都不知道,他可以再做。這種不可說的,自己一直做下去,這就比較重的罪。 像這樣如是等品類,就是相從之罪,同樣如影隨形。無論是輕、無論是重,同樣已經造了業,不過,輕的就輕受。 15:16 一一分析懺悔 粗細、輕重、說與不說 各別所造的惡業 就是別相懺悔 世間人,看,哪一個人沒帶著業來?哪一個人在人間,是人人都滿意,很圓滿的人?沒有,所以人人都有不足之處。 所以有的人有錢,但是沒有孩子;有的人孩子一大群,但是他很貧窮,孩子很孝順,但是怎麼做都做不成功。 所以總而言之,就是無法很完具,這也一樣是業。比較重的業,又是貧困,孩子也有!但是這些孩子個個,每一個人都讓他操心擔憂,老來,同樣還是災難不斷,重重疊疊,這就是很重的業。 無論如何重,還是在人間。其實人間之外還有地獄,地獄餘報未盡,又再來人間。業,真的是輕重重重,都是隨著我們所造作,不曾離開。所以實在是品類很多,無法一一舉出。 不過,我們也是很期待,無論是重、無論是輕,既然我們學佛了,我們知道一切都是業。業就是我們造作的,所以我們已經知道懺悔,無論是輕、無論是重,我們都要好好一一懺悔。 17:44 所造惡業 無論細項品類 皆一心懺悔 即是總相懺悔 18:05 (懺文) 別相懺者 先懺身三 次懺口四 其餘諸障 真的是很辛苦,這種身三、口四,都是六根所造作的,這些雜業的障,很拉拉雜雜,很複雜的業的障礙。 明明這件事,人與人之間本來很單純,怎麼忽然間變得那麼複雜呢?做環保很好,應該人人要知道現在溫室效應,或是氣候異常等等,人人要疼惜人類,要疼惜物質,要愛護地球,做環保是很好的。但是有人的思想,可能不是這樣。他站在旁邊遠遠的看,說不定他有一篇道理,去批評反駁負面等等,像這樣到底對或錯呢?可能他自己認為,都說好的也不對,所以他就會找出,他的想法,他的看法,說不定的。 所以人類實在是很奧妙,好事不一定人人,都是異口同聲在讚嘆。所以一張嘴,它也能說好的、也能說壞的;一個身體,也能去做好的、也能做壞的;一枝筆,也能寫好的、也能寫壞的。很多的事情,實在是品類很多,無法一一說出來。 不過,做了就是業,業就是要一一懺悔。 我們接下來又說: 20:39 (懺文) 其餘諸障 次第稽顙 身三業者 第一殺害 如經所明 恕己可為喻 我們每個人都是疼惜自己,我們明明做錯了,還要一直替自己辯解,想盡辦法,如何維護自己、保護自己。別人稍微做了什麼,唯恐人不知,就一直去毀謗。這都是眾生,他失去了本性,很單純的本性,將它複雜化了;很善良的本性,將它惡質化了,所以他自然會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人我之見。 這都是凡夫,保護自己、傷害他人,變成了習氣,所以這都是迷。在迷中,沒有覺悟的人生,對自己百般的過惡,就是想盡辦法,自己如何善解。自己一直要如何去解套,一直強辯:「我沒有錯,是他的錯。」想盡辦法脫離自己的罪業。 但是因緣果報是最公平的,如影隨形,業就是相從的;你如何做就如何跟著你。像悟達國師一樣,雖然是十世修行,還是一樣罪業未消,還是一樣人面瘡來折磨他。說起來,因緣果報是最公平的。 不過,我們人,就是解釋自己都沒有錯,別人都是錯的,這就是業,這是迷失了本性。所以我們的業愈造愈重,這就是第一身業。 當然身有三業,所以我們要時時舉止動作時時要多用心。 #靜思晨語